新手开车一定要养成的13个习惯!
作为一名新手开车专业陪练,我见过太多学员从战战兢兢到从容自信的蜕变过程。安全驾驶从来不是“凭感觉”,而是由无数个细节堆砌成的“肌肉记忆”。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13个我反复强调的“习惯性动作”——它们不是考试技巧,而是能真正帮你避开90%潜在危险的“保命法则”。无论你是刚拿证的新手,还是开车总犯“小马虎”的老司机,这些动作都值得刻进DNA里。
图片
13个习惯性动作:图片
1. 上车前绕车检查:给车“体检”,更给安全兜底
绕车走一圈,蹲下看车底是否有小动物或障碍物,检查车前后是否有不明物体(如倒下的自行车、洒落的货物)。这一步能避免启动时碾压异物,或因盲区撞到蹲在车边的孩子。
2. 左转先看右,右转先看后:打破“注意力惯性”
左转时,人的注意力会自然偏向左侧,但此时右侧可能有同向左转的车或非机动车“抢行”;右转时,右后方盲区易窜出电动车或行人。提前扫一眼,能避开80%的转弯刮蹭。
3. 转弯摇头晃脑看A柱:盲区里的“隐形杀手”
A柱离驾驶员最近,盲区最大。转弯时必须通过左右摆头,用余光扫清A柱遮挡的区域,否则可能撞上突然出现的行人或电瓶车。
4. 变道先打灯:给后车“发信号”
转向灯是“变道许可证”。即使后方无车,也要养成打灯习惯——它能培养你的“预判意识”,让变道更从容。
5. 变道扭头看B柱:后视镜的“死角”在这里
B柱附近是后视镜盲区,变道前扭头观察,能发现藏在侧后方的车辆,避免“贸然变道=主动碰瓷”。
6. 刹车前扫后视镜:控制力度,防止被追尾
非紧急刹车时,先看后车距离:若跟车近,轻点刹车提醒;若距离远,可正常减速。这一步能让你成为“有预判的司机”,而非“被追尾的受害者”。
7. 急减速开双闪:给后车“亮红灯”
高速或普通道路突然急停时,立即打开双闪,比单纯刹车灯更能引起后车注意,避免连环追尾。
8. 盲区路段按喇叭:用声音“扫清障碍”
经过窄路、弯道或大雾天时,听到对方喇叭要回应(轻按两下),双方确认位置后,事故率直降。
9. 松油门脚备刹:把“油门当刹车”扼杀在摇篮里
只要不踩油门,脚必须放在刹车踏板上备刹。遇到突发情况时,本能踩下的才是刹车,而非“惊魂一脚油”。
10. 挂倒挡脚备刹:倒车时的“双重保险”
倒车时盲区大,脚备刹能让你在发现障碍物时第一时间停住,避免“倒车撞墙/撞人”的尴尬。
11. 挂空挡拉手刹:等红灯也能“防溜车”
无论等红灯还是临时停车,只要挂空挡,必须拉手刹。坡道溜车撞到后车,全责+赔钱+心惊胆战,值得吗?
12. 远手开门法:告别“开门杀”
用离车门远的手(如坐在左座用右手)开门,身体会自然转向后方,观察路况的同时,车门也不会一下推太大,给后方车辆留出反应时间。
13. 锁车后拉门把手:别给小偷“留机会”
锁车后轻拉门把手确认锁紧,避免因遥控器故障或干扰器导致车门未锁,财物被盗。
安全驾驶的“终极秘诀”,从来不是多快的车速或多炫的技术,而是把每一个细节变成条件反射。
这13个动作,我陪练时让学员练到“恶心”,但当他们某天突然告诉我:“教练,今天我靠看A柱盲区躲过了一个小孩!”——那一刻,我知道这些“麻烦”都值得。
从今天起,选3个最容易忽略的动作,刻意练习一周,你会发现:开车,真的会越来越“顺”。 毕竟,安全没有“侥幸”,只有“万无一失”。
这里是新手司机开车上路聚集地,
每天定期分享新手开车实用技巧
关注我们,下期分享
【新手上路遇上下雨天怎么办,记住哪些最重要……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港股低价油气股持续活跃
下一篇:没有了